期刊文献条形码管理
作者:管理员 更新时间:2014-09-11 人气:288
随着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现代化程度的加深,图书馆已经采用条形码技术实现了图书采购、编目、借阅的自动化。那么,期刊文献的管理能否也采用条形码技术,实现期刊文献的自动化管理?
我们知道:条形码技术是在计算机的应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并由美国人乔·伍德兰德于1949年提出来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条形码,即计算机可读的一种信息符号。它是由一组宽度不同,反射不同,平行相邻的条和空按照一定规则组合起来,反映和表示一种特定内容的代码。该技术一经产生,便迅速推广开来。
我国于1988年成立了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其中,ISSN/EAN这一权威性期刊代码在全国期刊中得到广泛地推广和采用。这样就为期刊文献的自动化管理提供了前提条件。因此,笔者认为,采用条形码技术,实现期刊文献的自动化管理是完全可行的。
国际期刊ISSN/EAN条形码及其结构国际期刊ISSN/EAN条形码是EAN条形码的一个子系统。它是由国际连续出版物数据系统(ISDS)国际中心和欧洲商品编码协会(EAN)协商建立的。国际期刊条形码的主要作用是将期刊的国际刊号(ISSN)和期次号等信息转换成EAN的条形码形式,最终达到光笔联机输入处理。国际期刊ISSN/EAN条形码是由主体部分和附加部分组成。主体部分由期刊前缀代码,期刊的品种号、条形码的龄期号和校验码四个部分组成,其具体结构是:
期刊的前缀代号:2位数,所有ISSN/EAN条形码具有一个共同的前缀“977”。
期刊的品种号:7位数字,即ISSN国际标准刊号的前7位数字。
条形码的龄期号:2位数字,表示该种期刊采用条形码的龄期,表达方式为00-99。
校验码:1位数字,其值是由前面的12位数字通过计算得出。
附加部分:2位数字,表示该刊的当期期次号或月次号。表达方式为00。如《世界经济》(月刊)1998年第8期,其条形码(见图1)是“977100296200908〉”。“977”为期刊前缀代号;“1002962”为该刊的品种号;“00”为条形码的龄期号;“9”为期刊校验码;“08”则为期刊的期次号(第8期)。《民主与法制》(半月刊)1998年第17期条形码(见图2)是“977100317200117〉”。其附加部分“17”亦为期刊的期次号(第17期)。《了望》(新闻周刊)1998年第35期的条形码(见图3)是:“977100257200035〉”。“35”亦为期次号(第35期)。而《经济体制改革》(双月刊)1998年第4期的条形码(见图4)是:“977100601200708〉”。其附加部分“08”则为期刊的月次号(8月),显示的是第4期。季刊亦如此。
国际期刊ISSN/EAN条形码在期刊文献管理中的可行性及优势2 1ISSN/EAN条形码的可行性。国际期刊ISSN/EAN条形码是唯一的将期刊文献标识到某种期刊的某一期次的条形码。ISSN/EAN的唯一性便可使期刊的计算机自动识别成为可能。
方便查找。
目前国内公开发行的期刊ISSN/EAN条形码就印在封面或封底上,非常醒目,这为计算机扫描录入提供了方便,省去了键盘录入的翻查之烦。
识别速度快。
条形码是由点、线或空间组成的条线标签。它与主机的字符一样都具有某些二进制的特点,故输入转换环节少;而且,条形码的阅读采用扫描式,扫描录入速度为1600-1900字符/分之间,这是键盘录入所不能及的,所以大大提高了输入识别速度。24录入数据极为可靠。ISSN/EAN条形码中有校验位,可对录入的信息进行正确校验,即使录入速度很高,也可以防止信息的误读与漏读。在条形码的印刷质量和扫描环境欠佳的情况下,信息的差错率仅为三百万分之一。
国际期刊ISSN/EAN条形码在图书馆的具体应用条形码的具体应用需要由光笔条形码阅读器、微机和期刊管理数据库组成的自动扫描识别处理系统,以及由通过网络连接若干自动扫描识别处理系统组成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其基本的工作进程为:通过光笔(或扫描器)扫描期刊上的ISSN/EAN条形码,自动转换计算机可识别的二进制代码输入电脑的期刊管理系统进行处理。根据分解出来的信息,我们可以对期刊进行许多方面的自动化管理。
期刊的订购系统管理。
国际期刊ISSN/EAN条形码是由主体部分(期刊前缀代码、期刊品种号、条形码龄期号、校验码)和附加部分(期刊期